时政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金秋风韵 > 银发风采
重拾红色记忆,铭记革命先烈

来源: 市发改委 时间: 2023- 04- 16


重拾红色记忆,铭记革命先烈

杭州市发改委退休干部   邬楚龙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在这个慎终追远、思古怀今的特殊时刻,我们不曾忘记,无数革命先烈用炽热的鲜血换来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无数革命先烈不畏强敌、视死如归,建立彪炳史册、万古流芳的卓著功勋。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我们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仅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人。今天,让我们重拾革命先烈为国牺牲的英勇壮举,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革命伉俪、义感天地陈觉和赵云霄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这样两件并列在起的书信展品,一封是丈夫写给妻子的遗书,一封是这位妻子写给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的遗嘱。写信人就是陈觉和赵云霄。

        陈觉原名陈烟祥,1903年生,湖南醴陵人,192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赵云霄义名赵凤培,1906年生,河北阜平人,192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陈觉赵云霄作为第批先进的中国青年,于 1925年冬进人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结为夫妻,1927年一道回国参加革命。1927年9月,赵云霄随陈觉到湖南醴陵参加了秋收起义,不久他们被调回湖南省委机关,组建湘南特委1928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他们分别被敌人逮捕。反动当局对他们多次审讯,残酷折磨,但他们宁死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1928年10月14日,陈觉在长沙牺牲。陈觉烈士牺牲前给爱妻的遗书中说:“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性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1929年3月24日赵云霄给女儿留下了最后的遗嘱:“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个共产党员..我不能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辜负你父母的期望。”26日,赵云霄给襁褓中的女儿喂了最后一次奶,然后镇定地走向刑场,牺牲时年仅23岁。

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十二小烈士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直罗镇直罗街宝塔山下的烈士陵园,有一座十二小烈士纪念亭。亭内竖立着高约两米多的那座让所有瞻仰者动容落泪的直罗镇战役十二小烈士纪念碑。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直罗镇战役中活跃着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的一支少共营,他们大多数都是十二、三岁到十四、五岁的少年,因为家境悲惨,亲人离散而投身于红军队伍。直罗镇战役前夕少共营十二名红军战士化装潜入国民党军驻地黑水寺侦察敌情,情报送出后在返回途中与国民党军遭遇,终因寡不敌众不幸被其俘获,国民党军将他们押解到直罗镇关在一个油房大院的房屋内,关押期间他们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被围歼的国民党军败退前,惨忍的将十二名小红军战士杀害。他们没有留下名字,只留下带血带汗的脚印、只留下英勇的事迹。直罗镇战役胜利后,红军指战员们将他们十二位集中安葬在一起,为了铭记烈士勉励后人,立碑永记。

“刘老庄连” 82勇士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战旗方队100面荣誉旗帜整齐列阵,气势如虹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战旗猎猎,闪耀荣光。100个英雄番号气壮山河、浩气长存。其中,“刘老庄连”荣誉战旗赫然在列。

        1943年2月,日军第17师团和伪军在苏北淮海区一带“扫荡”,企图以铁壁合围歼灭新四军主力。3月,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围进驻在梁岔一带的新四军。面对20倍于己的日伪军,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82名勇士在连长白思才的带领下,借助交通沟顽强抵抗,接连击退敌人进攻。10多个小时的战斗中,全连官兵水米未进。战至黄昏,仅剩20余人。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小锹砍;小锹砍断了,就用双手掐;双手负伤了,就用牙齿咬……一场悲壮的厮杀后,全连82名勇士全部壮烈殉国。此战,歼敌170多人,杀伤敌军200余人。战后,新四军第3师命名4连为“刘老庄连”。一个不朽的英雄番号,就此诞生。

富家子弟观杰献身抗日

        观杰(1921- 1944),原名石永仙,又名石子英 ,浙江省绍兴上虞区章镇任叶人。中共党员,曾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5支以7中队队长。他虽出身于富裕家庭,但从小立志报国。1938年,他抱着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冲破各种阻力,毅然参加新四军。战场上,他英勇杀敌,屡建战功。1944年夏,日伪军在浙东三北地区加设据点,准备抢粮,敌人企图占领慈溪东埠头抢夺秋收粮食,观杰率领他的中队,奋勇抗击敌人,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击,自己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3岁战后浙东游击司令部、政治部追授观杰为“二级人民英雄”称号,将观杰所率领的中队命名为“观杰中队”。华东野战军总部授予观杰“模范干部”,第七中队为“模范中队”

他们牺牲在新中国黎明前

        杭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内,陈云题词的“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正中右后侧,立着一块“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十二烈士墓碑”。墓碑上简要记载了1949年4月26日金萧支队十二烈士牺牲的经过。

        解放战争期间,杭州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最严厉的地区之一,人民群众开展强大的民主运动,配合人民解放军的武装斗争迎接解放。1948年下半年,进步青年邵骏奇在杭高、杭师等学校联合部分进步学生成立“团结进步社”,编印《奔流》《火花》等刊物宣传革命思想。1949年1月,中共金萧工委报请当时的浙东临工委副书记马青批准,委派黄慎、陈谋方、王宣圣组成杭州城工组,郦瑛等为联络员赴杭州,配合我军解放杭州,他们以“团结进步社”为基础,建设地下革命组织。1949年3月,邵骏奇与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取得联系,组织动员两批杭高、杭师学生参加游击队输送枪支弹药。为配合人民解放军渡江解放杭州,金萧支队领导指示他们伺机打入敌人内部,在杭州郊区开展武装斗争。4月11日活动暴露,正当他们准备撤离到富阳游击根据地前夕,敌人抢先下手,秘密逮捕了邵骏奇等23位革命者。4月26日,解放大军逼近杭州。国民党反动派在仓皇逃窜时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将邵骏奇、黄慎、陈谋方、郦瑛等十二位进步青年杀害。198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将艮山门外“四二六”事件中十二位遇难青年全部追认为革命烈士。1987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在杭州革命烈士陵园重建金萧支队十二烈士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今天我们缅怀革命先烈,最重要的是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追寻烈士们熠熠发光的不朽精神,在心中筑起崇德尚义的“英雄纪念碑”。在新的百年奋进征程的赶考路上, 继续秉承英烈遗志,发扬英烈革命精神,高举烈士们传递过来的火把,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勇毅前行,为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这便是我们缅怀革命先烈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