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金秋风韵 > 养生保健
体检报告单解读(三)

来源: 服务保健处 时间: 2017- 02- 28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通过抽取少量血液,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血常规检查比较简单,一般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出结果。

  指标分析

  血常规其中主要看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一般情况下测定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二者的意义基本相同,其减少往往提示有贫血,可见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溶血性贫血等。我们一般人体检中常见的多为轻度贫血,多见是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增多则可见剧烈吐泻、频繁腹泻、高热大汗、多尿、长期不能进食等,还有就是长期缺氧的情况下。

  白细胞:正常值是4000—10000。全身各部位的感染都可导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增高,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分类中占的比例最高50-70%,主要起吞噬杀菌作用。白细胞减少则可见病毒感染、建议复查,长期明显减少可见于药物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放射线的影响,使白细胞总数降低及造血功能障碍等所致。

  血小板:当我们受伤出血时,血小板常成群聚集,促进血液凝固而起到止血作用。正常情况下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10—30万个。血小板过多可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白血病等,也可见某些疾病的一个表现,如类风湿病活动期。血小板减少可能有出血倾向,或可见于某些生理现象如女性月经期。长期明显减低可见于全身性出血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脾功能亢进、白血病等。

  如果三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减少则提示有可能血液再生障碍。

  注意事项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4、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5、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6、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7、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