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金秋风韵 > 银发风采
我的养生之道

来源: 萧山区老干部汪平 时间: 2016- 11- 30


  

  我叫汪平,今年85岁,萧山区委统战部离休干部。由于过去工作忙,很少关注自己的养生问题,离开工作单位后,思想就轻松了,工作无压力,就可以为自己的健康找源泉。近20年我的养生之道,归纳总结有六条:

  第一,知足常乐,心态平衡。具体说,围绕“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现在我身体除前列腺增生外,没有其它疾病,身体比较硬朗。“两个一点”:乐观一点,潇洒一点。“三个忘记”:忘记年岁,虽已两鬓染霜,但自己还当年轻人;忘记疾病;忘记曲折。我体会到在人生道路上,不论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曲折和困难,不论有多大困难,就要想得开,有信心,认真对待,应该能够化解矛盾,战胜困难。我认为健康的心态很重要,要放下包袱:一个人背着思想包袱,身上有压力,影响身心健康。我由于心态较好,没有包袱,可以轻轻松松过日子,一心一意为健康。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淡泊名利,不要贪欲名利,无名则轻,无利则稳。孔子说过,德调身,仁者寿,德高仁慈,延年益寿,联系自己虽未担负过重要领导职务,在基层农村做过10多年公社党委书记,不能说无私,但能做到先公后私,淡泊名利,实实在在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脚踏实地工作,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平时的生活中要诚心待人,多检点自己,少议论别人,多倾听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有句老话,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讲话要注意策略,留有余地,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讲团结。生活中做到不嘀咕,不记怨,不动怒,不失落,有利于身心健康。

  我平时常露笑脸。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人白头。我与老年朋友、亲戚、家人聊天,总是面露笑容,从不扳着面孔说话。笑是一种全面的肌肉运动,大笑一分钟,相当于全身肌肉运动45分钟。笑能吸进更多的氧气,排出更多的废气,促进新陈代谢,防止或减少心血管疾病。

  第二,善于用脑,勤于握笔。虽然只读过小学三年书,但我坚持学习,坚持写心得体会,坚持读书看报收看新闻广播,了解国家大事,人离休了思想不能朽。我参加过萧山6次围垦,期间写了一篇萧山拦海造田的稿子,被选入上海华东革命大学的校刊之中,这也是我平时学习写作的结果。

  第三,注重锻炼,增强体质。1989年离休后,每天坚持走路。从永兴公园家门口起步,走到潘水、穿南江公园、到道源路、再从高桥路、到人民路回家,约一个半小时,不少于10华里路,遇到天下雨,到体育馆广场走12圈,7200步左右。春夏秋,每天早晨5点出门,冬天6点出门锻炼。走一走,脚步轻;动一动,筋骨松,生命在于运动。从1990年开始,我每月一次上北干山烈士碑山顶,2000年开始每季度登山一次。今年已上去3次。第一次3月13日。第二次5月3日,第三次7月2日。670余档台阶,上去26分钟,下来20分钟。今年重阳节准备再上去一次。爬山运动老年人不提倡,应根据自己的体质量力而行。我的体会登山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气不急,稳脚走,二是要腿不酸,走到半山腰,阶梯比下面要陡,要对角开慢走,可以缓解气急、腿酸的问题。

  第四,合理用膳,吃食清淡。我不喜欢吃鳗鱼、甲鱼等高蛋白食物,很少吃咸肉、咸菜和油炸食物,平时多吃蔬菜、新鲜水果,对防止“三高”大有益处。晚饭前,每天坚持洗脚,用温热水泡15分钟。我认为晚上睡得好,是第一大补。晚上睡不好,白天会头昏脑涨,记忆力减退。我饭量较少,早晨起来一个面包,一盒酸奶即可。中、晚米饭二两就够了,吃饭不要饱,八分就好。我生活作息有规律,早晨一般不到5点起床,晚上9点30分睡觉。

  第五,广交朋友,相互谈心。我经常到区老年体协活动中心和老干部活动中心与老同志谈天,交流养生体会,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每周“二、五”去活动室唱红歌、吹口琴、下象棋等活动,每逢节日还上台表演有政治色彩的“三句半”节目,虽然技艺不精,很有乐趣。人到老年保持童心不泯,消除寂寞,调整心态、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很重要,这样才能颐养天年、快乐生活。现在国家经济形势发展好,我们生活福利高,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改善,尤其对老年人的关怀,我们满心欢喜。现在老年人的寿命正是70多来唏,80不稀奇,90也不少,百岁不是梦。

  第六,力所能及,做些好事。凡是社区组织公益性活动,我都积极参加。例如义务劳动,打扫楼道卫生。有时候隔壁邻居电视机故障,我去电视台请来维修人员帮助修好,楼道水管堵塞,到房管站请来管道工进行打通,受到楼道居民的好评。我还是区机关老年活动中心的志愿值班者,看看门户,接接电话,夹夹报纸,为老年同志服务,很有意义,自得其乐。此外,家庭和谐,夫妻和睦,子女孝顺,也是健康的重要因素。我的结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有钱可以买黄金,黄金难买人的命,岁月流逝无处寻,身体健康最要紧。

  今年,我幸运地评上“萧山养生达人”称号,《萧山日报》还作了专题报道,我感到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