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金秋风韵 > 养生保健
肠道菌群失调是代谢性病的罪魁祸首

来源: 服务保健处摘自《健康大视野》 时间: 2015- 07- 30


  据推测,一个正常成人体内,肠道内的细菌总重量可达1-1.5千克,居住在肠道内的细菌数量,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我们每天排出的大便,干重量的50%以上是由这些细菌及其“尸体”构成的。这些庞大的细菌群体驻扎在肠道内,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集体,被称作肠道菌群。

  一、组织严密的肠道菌群

  据估计,人体肠道菌群的种类有500-1000种,99%以上为厌氧菌,1%为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这些菌群根据在肠道内不同的生理功能分为三大类:

  1、共生菌:顾名思义,它和我们人体是互利共生的关系。人体为细菌的生活提供生存场所和营养,而这些细菌则为人体产生有益的物质和保护人类健康。它占据了肠道菌群所有细菌数量的99%以上,是肠道菌群的主体。

  2、条件致病菌:在肠道菌群内数量较少。从功能上看是肠道内的“看客”。在正常条件下不容易繁殖造成危害;若在一定条件下任由它们繁殖,就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3、病原菌:肠道内一小撮致病菌,一般不常驻在肠道内。若不慎摄入,则有可能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然后兴风作浪,导致疾病。

  二、肠道菌群失调是慢病的主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80%的非传染性疾病与脂肪代谢异常(肥胖)有关,故将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统称为代谢性疾病。

  研究显示,造成脂肪代谢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失衡的肠道菌群产生的脂多糖等内毒素进入人体,被免疫细胞识别后产生多种炎症因子,使得机体进入低度炎症状态,从而产生代谢异常。

  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原因

  1、饮食因素:无纤维食物会促进细菌易位;纤维能维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细胞动力,减少细菌易位。

  2、菌群的变化因素:菌群组成可因个体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对同一个人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菌群组成十分稳定。每人菌种的生态学地位由宿主的生理状态、细菌间的相互作用和环境的影响所确定。

  3、药物的代谢因素:肠道菌群在许多药物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乳果糖、左旋多巴等。任何抗生素都可导致肠道菌群的改变。

  4、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高,肠道菌群的平衡可发生改变,双歧杆菌减少而减弱对免疫机能的刺激,产气荚膜杆菌增加而导致毒素增加、免疫功能受抑制。老年人如果维持年轻时的肠道菌群平衡,就能提高免疫能力。

  5、胃肠道免疫功能障碍:胃肠道正常免疫功能来自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即分泌型IgA,此为胃肠道防止细菌侵入的主要物质。一旦黏膜合成分泌型IgA异常,则可引起小肠内需氧菌与厌氧菌过度繁殖,造成菌群失调,引起慢性腹泻。

  四、如何预防肠道菌群失调

  1、正确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摄入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改变饮食顺序,正确的饮食顺序为:汤-水果-生食蔬菜-五谷。

  2、适当的体育运动:运动要有规律,要有计划并且去坚持。运动要适量,标准是运动过后自我感觉非常好,觉得很轻松。运动要适时。注意天气,天气不好的时候不运动。

  3、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滥用和过度使用。

  4、适量补充酸奶、酵素等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