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金秋风韵 > 养生保健
老年人运动处方

来源: 《都市快报》、《海西晨报》) 时间: 2015- 03- 04


  

  感觉身体机能和某些部位总是不舒服?千万别一味把原因归结为“年纪大了”!专攻公众健康等医学领域的穆里·加里爵士为老年朋友开了个“运动处方”,每天跟着做,你的身体也能棒棒哒!

  1、肺:老年人想要加强肺部的摄氧能力,可以适当做一些运动,稍微感到有些气喘时便停止,包括做家务、骑自行车、跳舞、游泳以及快步走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频率不需要太高,一周三次即可。

  2、心脏:大部分人出现心脏不适,并非因为年龄,而是心脏本身所存在的疾病或问题。为了防止或减少已有的心脏问题,你必须戒烟且健康饮食、一周做五次略感气喘的运动、想办法降低血压,当然必要时要服用一些药物,但量必须听从医生的建议。

  3、骨骼:70岁时,你的骨骼状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30岁时你的骨头到底有多强壮;二是你的骨量流失速度。前者是不可逆的,后者倒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减缓,除了摄入足量的维生素D以及钙质外,快步走也是增强骨质及腿部肌肉力量的好方法。冬天更要多去户外运动,晒太阳有助于钙质吸收。另外,骑车和快走,有助于保持关节的灵活性。

  4、大脑:年纪大了,人的意识和记忆力都会出现衰退现象,50年前你能记住很多地理、化学或者英语知识,但年长后可能连人名都记不清。要想延缓记忆衰退必须每晚保证7小时的睡眠,白天多运动,身体感觉疲劳就好。可以尝试下棋之类的智力游戏和运动,平时多与不同的人群交流。

  5、脊椎:老年人若出现脊椎问题,并非年龄增长这单一原因所致,而是脊柱周围的肌肉及韧带形态发生变化。建议把汽车座椅调直到可以贴住后背,用电脑打字时尽量把屏幕置于高位。还有个力量拉伸练习可供参考:平躺在地板上,后背贴着地面,手臂和双脚向外伸展让关节贴地,然后抬起伸直的双臂,双手的手掌背碰在一起坚持10秒,重复5次。

  6、双脚:年龄本身不会引发脚部疾病,或许“肇事者”只是一双不合脚的鞋子而已。想减轻脚的压力,首先得控制体重;日常散步或者快走可以增强腿部肌肉力量;每天坚持泡脚也不错。

  7、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平衡感:对老年人来说,平衡感是最重要的,这是从事所有运动的基础。如果连平衡都掌握不了,那运动起来就会发生跌倒摔跤等意外。好在,平衡感也是可以训练的。具体方法如下:

  (1)双脚正常站立,抬头挺胸,注意力集中于头顶。

  (2)右脚离地15厘米,用左脚保持平衡,膝盖要直并保持正常呼吸。

  (3)保持这一姿势尽量长的时间,至少是10秒钟。

  (4)把之前的动作换成右脚着地左脚抬起并坚持10秒,如果可以的话,重复三次

  (5)每周的练习过程中,慢慢增加动作保持时间,你会发现效果。

  (6)若想加大难度,你还可以闭上眼睛,或者在脚下垫一块毛巾,离地的腿在空中晃悠几下。

  (7)这些动作随时都能做,最简单的就是在你刷牙的时候。

  8、五项运动,不适合老年人

  (1)下蹲运动。在做下蹲运动时,由于运动重心较低,会使膝关节负重过大,从而引起关节疼痛,同时加快膝关节软骨的磨损。长时间的剧烈蹲起,也会使老年人的血压变得更不稳定。

  (2)下山或下楼梯。爬山对老年人膝关节的影响不大,因为上山时膝关节的负重主要来自自身的重量,前脚弓后脚蹬,双下肢肌肉是处于紧张和收缩状态;而下山或下楼梯时,除了负担自身体重外,还有身体自由下落的冲击力以及单腿负重的原因,这种冲击会加大对膝关节的损伤,所以俗话说“上山易,下山难”。

  (3)饭后即散步。不少老年人把“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当做健身格言。其实,饭后百步走有门道。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吃饭后,老年人的心脏负荷增加,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副作用。一般人饭后半小时后才能散步,应避免餐后半小时内进行散步或各种锻炼。

  (4)扎马步。中老年朋友锻炼身体的积极性最高,不过,老年人的关节、韧带、肌肉弹性都不如年轻人,协调性也差。老年人在长时间做蹲马步的动作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过度屈膝,防止膝关节应力增加,避免软骨面进一步磨损,加速关节退变。

  (5)压腿、弯腰。有的老人喜欢压腿,拉伸韧带,随着年纪增长,钙质的吸收减少,椎间盘水分和椎间隙高度丢失,老人大多患有骨质疏松症。当弯腰时,腰椎前凸变小或消失,椎体前缘压力增大(椎体前缘变窄),而椎体的后缘压力减小(椎体后缘增宽)。当压力过大时,容易受伤,甚至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