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白肉之共性
不管是红肉还是白肉,两者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很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利用。含有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区别在于含量或是比例。
同等重量的肉类,猪肉中的脂肪含量最高,其次是羊肉,牛肉中最低。红肉中的脂肪通常比白肉中的高。鸡鸭中的脂肪含量比较低,不饱和脂肪酸比较高。鱼肉中的脂肪含量也比较低,却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深海鱼中富含EPA和DHA,这两种成分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二、红白肉之区分
红肉的主要特点是肌肉纤维粗且硬、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富含矿物质(如铁、锌等)和维生素(如VB等),尤其含铁量高是个亮点,对于贫血人群来说,是个很好的食疗方法。
但红肉主要提供的是能量,会增加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吃红肉多的人易得结肠癌、乳腺癌、心脑血管疾病等比白肉要高。研究还发现,男性吃太多红肉还会导致各种前列腺疾病的概率加大。当然,“吃红肉”并不是一定会得病,只是一个概率问题。
白肉的主要特点是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比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对调节血脂、降低血中胆固醇、保护视网膜等有作用,能降低各种慢性病的危险性,延长寿命。如果红白肉交替食用,且白肉略多,会更合理。
三、最适宜人群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健康成人每天吃畜禽肉类50-75克,鱼虾类75-100克。不论红肉还是白肉,都是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最好适量。
一般建议:体力劳动者可以适当多吃些红肉,而脑力劳动者多吃白肉;老年朋友由于身体的各项机能减退,最好吃白肉;女性及贫血人群可适量多吃红肉;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两种肉都要吃;如果是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尽量选择白肉,且量要少。烹调肉类时,方法要科学,尽量选用清蒸、清炖,少用油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