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金秋风韵 > 养生保健
冬来补气血黄芪当归少不得

来源: 《家庭医药》2014年11期 时间: 2014- 12- 16


  

  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演变规律,冬天是一年中“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冬令进补,有利于把精华物质储存在体内,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这时候进补可谓“事半功倍”。

  中医学认为,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进入老年期后,机体逐渐衰老,脏腑组织的活动功能减退,精、气、血、津液化生不足,而精、气、血、津液的亏损进一步使脏腑功能衰退,使人的生命活动进入一种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的状态。其主要表现在气血不足,如精神不济,容易犯困,真正要睡的时候又睡不着,对感冒等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性功能明显下降,怕冷等。因此,在冬天进补时,着重点就是补气补血。不过,中药进补,讲究最重要一点就是辩证。

  血虚表现----失眠,头晕,脸色发黄,指甲发白,嘴唇颜色偏淡,舌淡苔白,月经量少、色淡等。

  气虚表现----容易疲劳,没有精神,经常感到乏力、倦怠、没劲儿等,特别在劳累后症状加剧,舌质较淡,舌苔薄白,舌体胖嫩且边有齿痕。

  补气首选黄芪----在冬季进补过程中,出现以下3种情况可以选用黄芪。1、肌肉松弛,尤其是腹部。中医有黄芪体质之说,是指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缺乏光泽,目无光泽;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及通胀感,肚脐深陷;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后溏;易于浮肿,特别是足肿,手足易麻木;舌质淡胖,舌苔润。2、站起来时觉得头晕,两眼发黑。不少人在突然改变体位时,就会出现头晕、两眼发黑、站立不稳、四肢乏力甚至昏厥等情况,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之为体位性低血压,多见于老年或身体虚弱的人,中医认为这种情况属于中气下陷。3、容易疲劳,常感冒。有人常常觉得乏力,稍微活动一下就心慌、气促、易出汗,稍不留意就会感冒,而且一旦感冒,症状比较严重,很难康复。然而到医院做各种检查,却无异常发现。其实,这是很典型的气虚表现,常用黄芪,可得到很好的改善。

  补血首选当归----两种情况用当归。1、心血虚,面色黄白、心悸失眠。心血虚除了血虚的共同症状,主要表现为神失所养,出现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健忘多梦这样一些症状。2、肝血虚,月经不调、视物昏花、手脚麻木。肝血虚最常见女性患者,当归是一种养血调经要药。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能上充眼目,会出现视力降低、视物昏花;肝主筋,肝血不足,筋脉也会失养,出现局部的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