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锋 民族脊梁 祖国骄傲
缪开寿
至今年2月3日,中央电视台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经有整整十周年,产生了100多位获奖人物和群体。
我一直来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观众,每次观看后,都深受教育、深受感动,常常为这些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所感动,有时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广泛社会影响的模范人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挚爱以及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这些模范人物的事迹感人心肺、催人泪下,他们不愧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秉承社会责任和做人道德,关乎人民群众生活,弘扬良好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风尚,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学习模范、关爱模范、崇尚模范、争当模范,弘扬社会正气的深厚氛围。
《感动中国》进入第十次评选时,广大的中国人民群众心灵正为一些事件而受到触动。2011年,人们重新审视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状况;有些人存在道德失范问题,一些人在利益面前将道德抛诸脑后,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严重扭曲;有人把经济理性当成人类唯一理性,把经济法则当成交往和生活的唯一法则,由“社会人”变成纯粹的“经济人”;老人跌倒了要不要扶起来?小悦悦事件、毒奶粉事件、假冒伪劣产品等事件,为什么屡有出现?现实提醒人们,社会还远不够完善。
现在不少人认为2011年是良心、道德滑坡年,但是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揭晓后,不少人恰恰觉得可能是进步的一年。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吃饱、穿暖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内心道德的提升。在这个背景下迎来了《感动中国》的第十年,觉得意味特别深长。
人们在经受道德的拷问:该不该站出来,能不能站出来?回顾十年,《感动中国》评选出的模范人物一次又一次证明,我们这个社会不缺少“站出来”的人。
比如2011年站出来的有我们杭州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当那个2岁的女孩突然从10楼坠落时,她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而自己手臂骨折,受伤严重。又如新疆维吾尔族人阿里木来贵州毕节市,以烤羊肉串为生。从2006年起,他决定在毕节学院设立“阿里木奖学金”,专门资助贫困学生。8年来,阿里木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再如张平宜曾是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2000年来到四川省大营盘小村庄,采访大陆麻风康复村现状;2002年,她为村庄的小学新建了教室;2003年起,她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在海峡对岸开办“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大营盘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11年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张平宜将一个麻风村子女上学点建成为完善正规的九年制学校,2005年至今已培养百余名毕业生。她的无私奉献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还有杨善州,享年84岁,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他1988年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家乡大凉山,22年来团结带领大家义务植树造林5.6万亩,使当地的恶劣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去世前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真是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起;奉献,走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再有孝女当家、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杰,8岁时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养父离家出走,孟佩杰开始承担起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洗漱梳头、换洗尿布、为其全身涂抹褥疮药膏。2009年,孟佩杰被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照料养母。她在贫困中任劳任怨、乐观开朗;在艰难里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了十多年时间,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今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上的模范人物还有:核弹专家朱光亚——中华之光,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他是最亮的星。吴孟超,90岁,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技奖获得者,中国肝胆外科奠基人,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他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上唯一一位医生。60年间,他推动中国肝胆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肝胆春秋,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胡忠、谢晓君夫妇原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现是四川藏区福利学校志愿者教师。2000年夫妇看到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培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经实地考察,他们决定放下苍老的父母,带着不足三岁的女儿,来到藏区支教12年,300多元志愿者生活补助就是他们每人每月的报酬。。这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无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刘伟,10时因事故而被截去双臂。12岁的他在康复医院的水疗池学会了游泳,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两枚金牌;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23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舞台。刘金国,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督察长。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他担任公安部前线总指挥,紧急调集、指挥2万多专业救援力量,从废墟中求出被压人员8335人;2010年7月16日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火灾事故后,他第一时间走到现场,面对数十个储量巨大油罐随时爆炸的危险,临危不惧,连续在火场最前沿指挥7个多小时,直至大火被成功扑灭。广大群众感动地说:“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实卫士”。
10年中,几乎每个《感动中国》人物身上,都有“站出来”的品质,他们都是牢记使命、心系人民,在人民群众中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的鲜活典型,为社会树楷模,为时代立标杆,让真善美的光芒照亮人们的心灵,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全民道德素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许多人说,和这些人物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就会感到踏实,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