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忠诚与背叛》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共五大召开为历史背景,真实而艺术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创立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影片通过真实可信的历史故事、丰富生动的电影画面,再现了由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等10人组成的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冒着生命危险认真履职,为忠于党的事业、维护党的纯洁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表现出了党的纪检监察干部高贵的气节和坚强的党性。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笔者看来,这部影片中始终彰显了信仰的巨大力量。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我们党面临着严峻的白色恐怖,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进行大肆的捕杀,我们党面临着生死攸关的考验。在这种严酷的情况下,有的共产党员经不住考验,或公开脱党,或公开投敌,出现了如影片中范阿根、林广顺和徐云天的这样的叛徒,对党对革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但是,更多的革命先辈面临考验,做到了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对党忠诚,如影片中出现的王荷波、杨鲍安、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等人物。忠诚和背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身处相同的社会环境,面临一样的严刑拷打,面对同样的名利诱惑,为什么有的党员舍生取义、誓死忠诚,有的党员却变节叛党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心中有无信仰。斯大林有一句名言:“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个特殊材料不是别的什么神秘材料,而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一旦用马克思主义真正武装了头脑,对马克思主义充满信仰,就能使共产党员坚强不屈,坚不可摧。
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和平建设时期,是否就可以不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党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夺取了全国政权,由革命党成为了执政党。和平执政,少了枪林弹雨和血雨腥风,但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相反,我们的党还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执政考验。因为执政,我们的广大党员担任着各级领导,手中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很容易使我们的党发生蜕变,走到人民群众的对立面。苏共跨台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苏共在意识形态上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蜕变成了与广大人民群众相对立的特权阶层。殷鉴不远。要克服我们党目前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和“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大危险,就一定要加强党员的信仰教育。影片中有一句马克思的名言被反复引用,即:“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而确保我们事业永远存在的,也只有马克思主义信仰!
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人员,笔者在看完影片后深有感触。我们中心的离退休党员干部们,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经受了无数的磨难和考验,为党的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他们仍能做到葆本色、扬传统、献余热,就是因为他们与影片中的那些革命者一样,心中始终葆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我们做好服务工作,一方面是为了给老同志继续发光发热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就是要传承他们的精神,将党的事业永远延续下去。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年轻党员坚守本职工作,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培养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
从事党的事业中,面对忠诚与背叛之间的选择,作出回答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的坚守,是面对生与死,自由与镣铐,奢华与贫寒的抉择时,仍能保持共产党员的操守。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信仰了,因为信仰,有着淬火成钢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