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餐饮浪费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气围。中国有14亿人口,是舌尖上的大国,也是舌尖上浪费十分严重的国家。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这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有些人“好了伤疤忘了痛”,他们陶醉在丰衣足食中,却忘记了曾经艰苦创业的日子,忘记了祖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家训。在日常生活中,稍微留意一下,餐饮浪费现象可谓比比皆是,在婚宴喜席中、在自助餐桌上、在学校和单位的食堂里显得尤为严重。记得小时候,我背过一首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至今记忆犹新。我想,那些把大盘、大碗的饭菜倒入垃圾桶的人,读到这首古诗时定会感到汗颜。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还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我想在宣传教育中,应该把“不要忘记过去”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即不要忘记当年“缺食少粮”的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 上了年岁的人,一定不会忘记,我们国家在六十年代初,遭受三年自然灾害时,粮食紧缺,吃饭成了难题,那时我在单位食堂用餐,吃的主食是番薯丝和大米合蒸的米饭,平时吃不饱,另找一些米糠之类的东西充饥,时间一长,吃出了浮肿病,那时浮肿病还成了一种“时髦病”哩。 不忘过去,就是为了珍惜现在。今天,老百姓日子吃穿不愁,过得红红火火,但也不能大手大脚,不能忘掉老祖宗传下来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要忘了过去,“忘记过去就是背叛”,这句话永远是真理。 俗语说“家有万担、不丢剩饭”,要刹住舌尖上的浪费,就得发扬这种珍惜粮食,勤俭持家良好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