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金秋风韵 > 银发风采
做教育扶贫的先行者——记桐庐县退休教师孙松海先进事迹

来源: 桐庐县委老干部局 时间: 2020- 11- 10


 

在桐庐有这么一位老校长,2017年10月退休的他,本该可以安稳过上退休生活,但在2019年8月,为响应党中央东西部结对帮扶和“银龄计划”的号召,主动报名来到1400公里外的贵州省榕江四中任校长。一年多以来,在他的带领下,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中考县里下达的重高指标126个,完成了290个,学校获得了县中考教学质量提高奖和综合教学质量二等奖。他本人荣获黔东南州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黔东南州优秀校长、黔东南州先进教育工作者。他就是桐庐县原三合初级中学校长孙松海。

“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走出大山远离贫困。”

榕江四中由榕江县最偏远的三江、平江、两汪、计划、水尾、定威和新华七个乡镇初中撤并而成,是一所有3000多师生的全寄宿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差,学习基础差,经济条件差,连年来,失学现象严重。为了不让学生因病、因贫、因差而失学,孙校长暗下决心要尽力把学校管理好,尽力去关爱和帮助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留得住、学得好。

孙松海认为:“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学生,心里有一定的压力,作为老师要去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和家长沟通的桥梁”。 家访是了解学生家庭条件的主要途径,也是和学生家长最进行直接沟通的机会。自担任校长以来,孙松海先后带领学校老师开展了30余次家访,走遍了榕江四中生源地的7个乡镇,了解学生生活的环境,和学生家长面对面沟通。有一次走访到水尾乡一位成绩优异的初三贫困学生家中,因为父亲身体不好,家中6个兄弟姐妹共10口人,经济上难以维持,该学生已经萌生退学的念头。孙海松一方面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通过牵线搭桥由桐庐一位医生赞助该学生继续完成学业,最终该学生以高分成绩考入了榕江一中重点班,让人感到欣慰。

“留下一个带不走的教育团队和一套先进的教学模式。”

经过调研和思考,孙松海和他的团队将教育工作分成三大块,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课堂。他们从学校德育教育、师资提升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入手,在学校推行自主管理、养成教育、全员“德育”,扁平化管理,集体备课,巡课制度、学为中心等教育教学改革。一年多以来,在他的带领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卫生习惯大大提升,校园也变的干净整洁,学生的课堂纪律、自学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违纪现象大大减少,爱学习的人多起来了,迟到睡觉的现象基本不见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管理能力不断增强。今年的中考,重点高中指标完成了290个,超过了县里任务的一倍还要多,学校考生成绩综合排名由全县第7位跃升至全县第4位,人均分提高103.24分获得了县中考教学质量提高奖和综合教学质量二等奖。

从东部到西部,孙松海不仅带来强大的教师团队,也带来东部的资源,引进了先进的教学设备,杭州靖江公益基金为学校免费安装了价值十几万元的纳米黑板+录播设备的同步课堂教室,现在的四中教师都在使用钉钉、松鼠AI等智能平台进行教研学习,学生们也能通过同步课程享受到杭州地区的教学资源,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动员全社会力量,为扶贫事业贡献一份爱心”

“踏进榕江门,就是榕江人”,学校的体育器材一直短缺,中考的排球、实心球都不能保障,由于家庭贫困,孩子们很多学习用品也很残旧破损。孙松海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一样建设,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去关心,他动员身边的同学、同事、朋友、爱心人士以及单位等捐资助学,前后筹集到90余万元爱心善款和物资,其中爱心善款60多万元人民币,体育、学习、生活用品价值20多万元。并联系杭州地区爱心人士,一对一结对资助30多位特困生,让学生不再因贫困而不能上学。此外,为了让全县的孩子都能得到帮助,孙松海积极向桐庐县政府寻求帮助,最近又筹集到30万元,建立了桐榕励志班,在榕江县小学应届毕业生中挑选了30名成绩优异的困难生,未来的初中三年每年赞助学生2400元,用于日常生活。

为了达到扶贫先扶志的目的,孙松海在学校建立了考核奖励制度,实行学生班级轮流值周制,周评价考核。学生宿舍开展了楼层长负责制和管理积分制,月评价考核表彰交流。教学楼实施楼层长检查制,月评价考核表彰交流等。如今,教师的教学质量上去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提升了,许多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助学金和捐助物资,为越来越多的学生打开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大门。

教育扶贫的路上有艰辛、有期盼,有成就,也有内疚,由于支教工作很忙,孙松海一年只回一趟老家,平时周末也要经常留在学校研究教育工作,家里面老母亲因为不慎摔断了手,也只能由亲属代劳照顾。就像孙松海自己常说的:“教育不仅造就一个孩子的未来,也是幸福一个家庭的希望。“我希望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关心和支持榕江的教育,让教育真正成断穷根,孩子不因贫穷而辍学。”